留學生家長:孩子出國讓我找回“第二春”
“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里程?!痹诹魧W生系列報道的前兩篇,盡管不少孩子向記者訴說孤身在國外求學的不易,許多“留守家長”也道盡為子女付出的種種犧牲,“留學熱”甚至引發(fā)了一些難以避免的社會問題。但事實上,“艱辛”并非這股“留學熱”帶給中國的全部,父母與子女遠隔重洋的格局,客觀上也適時彌補了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以孩子為唯一中心”的缺陷。
一條無形的國界線使得許多留學生與家長天各一方。在那頭,孩子被“逼”著成熟;而在這頭,父母說,他們也跟孩子一起“長大”了。
留學生調(diào)查——成長篇
女兒的“幡然醒悟”:出國方知父母用心良苦
2006年夏天,18歲的江蘇無錫女孩談琳在完成高考后放棄了國內(nèi)大學,性格有些“男孩子氣”的她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滿,在與父母商量后決定出國留學。
留學4年,改變的不僅是談琳“男孩子氣”的個性,也改變了她父母的人生觀。
談琳的父親是無錫當?shù)匾患覈蟮墓こ處?,母親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家境算不上寬裕。為了女兒留學,兩口子節(jié)衣縮食,談琳的母親薛阿姨每逢假期都外出做家教補貼家用。但經(jīng)濟的拮據(jù)并非談琳這4年留學經(jīng)歷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最大改變。最讓夫妻倆欣喜的是,女兒每次回國都顯得“變懂事了”。這個以前在父母眼中“像男孩子一樣叛逆”的小丫頭逐漸成了家人嘖嘖稱贊的乖巧懂事的“大家閨秀”。
談琳的留學目的地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學習商科。她永遠不會忘記,留學期間7次回國,每次臨走前母親都會送她一本書,她把這七本書的“出場順序”記得一清二楚:“第一本是《十八歲出門遠行》,第二本是《平凡的世界》,第三本是《傅雷家書》,第四本是《論語》,第五本是《菜根譚》,第六本是《紅樓夢》,最后一本是《唐詩三百首》。每次臨走前,媽媽都說,‘去了國外,就看看這本書吧,看了就不會太寂寞,就會懂事些?!?/P>
在澳洲,中國留學生通常都會“抱團”,課余,一旦那幾位“同胞死黨”有事外出,談琳就只能傻傻地呆在房間里,無所事事。這時,母親送給她的書就成了“解乏良藥”。
談琳的讀書收獲出乎母親的預料?!耙郧霸趪鴥?nèi),各種壓力逼著你以各種目的去讀書,最后除了讓人厭惡書本,沒有任何意義。”談琳說,正是這種純粹的閱讀,讓她長大了,“一個游子閱讀這些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該多么感慨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今,談琳每周都會回一趟家。“我女兒每次回來都主動整理家務,還給我們下廚做飯。在國外四年,她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少,變得非常孝順?!闭f起現(xiàn)在的女兒,夫妻倆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夜間長大:作客他鄉(xiāng)讓孩子越發(fā)成熟
無獨有偶,因為孩子出國,三年前網(wǎng)友“遙望”的家庭發(fā)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她的女兒執(zhí)意要放棄高考出國留學,“遙望”和丈夫堅決不同意。但最終,女兒“贏”了。
“女兒想放棄高考,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老師都不支持??扇f萬沒有想到,她頂住了壓力,從留學申請做起,一個人獨自操辦一切,摸著石頭過河。最終,她克服了種種客觀困難和‘人為’的阻力,成功地跨出了國門?!睆娜昵暗哪莻€夏天開始,“遙望”對女兒另眼相看,對于女兒所做的一切,“遙望”自愧不如。
一個小女子只身一人在歐洲,不可能沒有麻煩,但女兒從不抱怨。出國之初,女兒歸屬于數(shù)學系;但她為了圓自己的藝術夢,決定轉學藝術設計專業(yè),依舊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她申請轉校。結果令人滿意,有幾所頂尖的藝術大學都愿意接收她,她還獲得了一筆數(shù)目不菲的獎學金。
以往,一家人只把女兒當寶貝護著、疼著;不知不覺間,女兒卻已經(jīng)很會疼家人了。前段時間,外婆80歲大壽,為了給老人家拜壽,女兒熬夜到了當?shù)貢r間凌晨兩點,只為等外婆一起床就能接到她的越洋電話。
對比三年前極力反對女兒出國留學,現(xiàn)在的“遙望”態(tài)度早已發(fā)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她驕傲地說:“我特別欣賞女兒對自我的認識和堅持,她為了自己的夢想,毫不在意周圍人的干預和影響,大目標一直挺明確,在國內(nèi)讀書時的理想至今沒變?!?/P>
母親的“自我反思”:
之前的教育方式錯了
孩子們出國后變得懂事、成熟,家長們感同身受,他們的一些觀念也被深深觸動。
在女兒出國前,身為教師的薛阿姨跟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對女兒的教育“以考為綱”。薛阿姨說,女兒上初中時夫妻倆就逼迫她“好好學習”,在他們看來,女兒只有刻苦用功考上國內(nèi)的名牌大學,才算光耀門楣。
“她爸爸從她上初中起就給她制訂了學習計劃,數(shù)學題做錯一道罰做三道,再錯再罰;我專門盯她的語文成績。有時候她被我們折騰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又要早起。但事與愿違,女兒反而變得愈發(fā)叛逆?!?/P>
薛阿姨清晰地記得,女兒初二時寫了這樣一篇作文:“我們家有一對貓頭鷹,沒日沒夜地盯著我的一舉一動。我最怕做數(shù)學題,因為一做錯,那只公貓頭鷹就要我罰做三道,由那只母貓頭鷹監(jiān)督執(zhí)行?!薄艾F(xiàn)在想想,我們當時確實把女兒逼得太過分了!”薛阿姨感慨道。
女兒留學4年,夫妻倆對之前的教育方式有了反思:“我送這些書給女兒的時候,并沒有要求她一定要仔細看,順其自然,有興趣就看,沒興趣扔掉也無所謂,沒想到她看得這么投入,從中得到的收獲會這么大。她這4年的成長軌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從興趣出發(fā),以前我們的強逼看上去是為她好,其實有點揠苗助長。如今很多父母都跟我們當年一樣,每天逼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其實只有孩子愛學才能學好?!?/P>
留學生家長:
孩子出國讓我找回“第二春”
“以前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別人這么看我,我也這樣看自己。”“遙望”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她去取款機取錢,銀行卡被機器吞了,只能坐在一旁等待銀行工作人員。這時,她聽到后面一位女士說:“機器壞了,剛才一位阿婆的卡卡在里面了。”“阿婆……這分明是在說我啊?!薄斑b望”哭笑不得。
女兒的表現(xiàn)給了她力量,她不愿再甘受“阿婆”的稱謂。有一天,她突然告訴自己:“我還沒有老!接下來,我要提起精神學習英語,以后出國看女兒就能克服語言障礙了?!彼@樣想,也這樣做了。
她在QQ上組建了一個留學生家長聊天群,除了孩子的學習生活、實習就業(yè)乃至親情婚姻等常規(guī)話題外,家長們還熱衷于談論投資理財,有的還上傳自己的攝影作品跟大家分享。不僅在網(wǎng)上,“留守家長”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他們常年在一起打羽毛球,每個月都會組織一次大型聚會或休閑活動,并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不少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子女的出國留學,讓家庭從“三角形”回歸到久違的“線段”狀態(tài);夫妻彼此間的溝通變多了,“甚至有了當年談戀愛的感覺”。
“我們夫妻倆今年下半年一起休年假,到云南去旅游?!本W(wǎng)友“老黃?!闭f。
幾乎所有的留守家長都曾有過一段心理低落期,這也是家長在孩子出國后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網(wǎng)友“笨熊”就經(jīng)歷了這種艱難的轉變。
“自從女兒2007年出國留學后,我感覺自己失去了生活的中心,失落、彷徨。我對自己說,必須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爆F(xiàn)在,“笨熊”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每天早起打開電腦查詢郵件,然后外出喂流浪貓;回家吃完早餐后到公司處理業(yè)務;下午幾乎完全屬于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氨啃堋备嬖V記者,臨睡前她會再跟網(wǎng)友聊一會兒,并上網(wǎng)聽一遍“老鷹樂隊”的演出視頻。
女兒的出國留學,帶來了空虛,同時也意味著“笨熊”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她就像煥發(fā)了第二春,生活方式極度“年輕態(tài)”,最近,她又開始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我最近辦了一所培訓學校,從設計網(wǎng)站到招生規(guī)劃,從招聘教師到研發(fā)課程、聘請外教,每一件事情我都用心去做?!倍蝿?chuàng)業(yè)的“笨熊”重拾了年輕時拼搏的感覺。
結語:留學有風險 家長須謹慎
一連三期的留學生專題,讓我們深入感受到留學生家庭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點點滴滴,發(fā)人深思。
心理關:內(nèi)向的孩子不宜出國
內(nèi)向甚至自閉的孩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不善于與他人溝通,心理承受能力差,這些孩子就不要送到國外讀書,有的孩子甚至得了精神疾病只好回國。
經(jīng)濟關: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慎出國
家境一般的留學生在半工半讀上,“工”占用的時間會非常大,有的作息時間表是:每天放學后要先去中餐館做服務生,之后去另一家餐館洗碗,結束后回家睡不到三個小時,就得起床上學。拖垮了身體,還沒學到東西。另一方面因為留學使家里背上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也使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
面子關:切忌逃避現(xiàn)狀一送了之
現(xiàn)在有一批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國內(nèi)考不上什么好大學,就動念頭讓孩子出去鍍鍍金,回來后找個好工作。但事實是,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國外往往結識一幫與自己情況相仿的留學生,一起混日子,“學不好”也讓他們對學習更加厭煩,最后拿文憑都是個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