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output id="btpgu"></output>
    <style id="btpgu"><u id="btpgu"><thead id="btpgu"></thead></u></style>
    <sup id="btpgu"></sup>

    <legend id="btpgu"></legend>

      <sub id="btpgu"></sub><s id="btpgu"></s>
    1. <sup id="btpgu"></sup>

    2.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閩南網(wǎng) > 教育 > 校園 > 正文

      廈門松柏小學開“中醫(yī)班”

      核心提示: “山藥當歸枸杞 go/山藥當歸枸杞 go/看我抓一把中藥/附加一點驕傲/我的奇妙在藥盒打開/自己去主宰……”一曲周杰倫的《本草綱目》讓中醫(yī)變得時尚。

      N本報記者 黃曉燕

        “山藥當歸枸杞 go/山藥當歸枸杞 go/看我抓一把中藥/附加一點驕傲/我的奇妙在藥盒打開/自己去主宰……”一曲周杰倫的《本草綱目》讓中醫(yī)變得時尚。

        不過,對廈門市松柏小學的學生來說,會哼這調(diào)并不稀奇,學校開展的“小小中醫(yī)班”讓他們當中不少人變身“小中醫(yī)”:上火、感冒、喉嚨疼了,到房前屋后、路旁、溝邊的雜草中隨手摘一些車前草、茅草根等中草藥,很簡單就搞定了。

      上火感冒
      學生自己“抓藥治病”

        “茅草根、車前草能治上火,蛇莓可治喉嚨痛,鳳尾草可治刀傷止血,金銀花可清熱解毒……”12歲的程玉熙指著學校中草藥園里的各種植物向記者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

        小玉熙告訴記者,班上不少同學認識的中草藥種類比她還多。“我從小學三年級起就懂得認一些中草藥,偶爾碰到上火等小癥狀,會在醫(yī)生或父母指導下采摘這些中草藥來治療?!毙∮裎跽f,對于上火、感冒這些小毛病,用民間中草藥治療效果就很好,這也讓她越發(fā)覺得中醫(yī)中藥很神奇。

        10歲的劉嘉穎說,有一次她的手割破了,媽媽用紫蘇葉擠成汁涂抹在傷口上,很快就好了,她因此覺得中草藥很神奇?!靶≈嗅t(yī)”吳迪則憧憬通過學習,最終自己就能“抓藥治病”。

        松柏小學的“小小中醫(yī)班”是一年前開設的,每周四下午第二節(jié)課。為了讓學生們更形象地了解草藥的習性,學校還特地開設“百草園”。上課時,40名“小中醫(yī)”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百草園”中種植草藥、辨認草藥,并搞明白它們的各自功效。

      學校建“百草園”
      傳承中醫(yī)文化


        “我們學校開設了航模、集郵、泥塑等16個社團,中醫(yī)只是其中的一個,中醫(yī)班里的40個‘小中醫(yī)’都是自愿報名的?!彼砂匦W劉玉斌校長說,一年前在籌備中草藥園時,每到周末,學校就會邀請島內(nèi)外知名的中草藥師帶孩子去村頭厝尾、鄉(xiāng)間地頭、山上實地辨認采集中草藥植株。孩子們把采摘回來的植株種到園里,老中草藥師還會教孩子們一些種植技術和藥性功能等知識。一些學生還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周末爬山的機會,幫忙采摘一些園里沒有的中草藥品種。于是,學校中草藥園里的中草藥品種越來越多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容納了如遍地錦、蛇莓、鳳尾草、接骨草、金銀花等200多種閩南常見的中草藥,株株都凝聚了學生的心血。

        “很多草藥品種都是學生常見的,不少學生家長平時也在使用,把這種本土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教給孩子,孩子容易接受,對他們成長也很有幫助。”劉玉斌說,中藥作為閩南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面臨著被西藥沖擊的窘境,一些能治療常見雜病的中草藥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沒有人去傳承了,在校園里開設中草藥園,意在讓孩子們從小對這一閩南文化的瑰寶有所認識,通過耳濡目染,讓孩子們了解中草藥,起到傳承中醫(yī)藥文化的作用。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wǎng)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wǎng)擁有閩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閩南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