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女不外嫁”
畢業(yè)一兩年就結婚
在選擇回鄉(xiāng)后,華西村的年輕人一般一兩年內就步入婚姻殿堂。
“我找的是我們初中同學,也是同鄉(xiāng)。”梅振華從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yè)后,進入華西村鋼鐵廠工作,并在24歲那年結婚。
史宇杰找的是自己高中同學,24歲大學畢業(yè)后,步入婚姻殿堂,目前已經有了兩個兒子。
史宇杰的哥哥史進杰則找的是自己大學同學,并不是江陰本地人,也是24歲結婚。
除了自由戀愛,更多的華西村許多年輕人在回鄉(xiāng)后,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我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紹給了同事葛孝通,沒想到他們一下子就對上眼了。”葛孝通出生于1992年,畢業(yè)后回家,親戚、朋友、工作單位幫其介紹了多次,史宇杰也曾把自己的幾個妹妹介紹給葛孝通,但都沒成功。“工作后,圈子窄了很多,許多人只能靠介紹,才能解決婚姻問題。”史宇杰表示。
“我們華西村,已經形成了這種畢業(yè)就結婚的氛圍,一般畢業(yè)就結婚了,先成家再立業(yè)。“據華西村宣傳部門人士透露,華西村年輕人結婚時間普遍在24歲、25歲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華西村姑娘,很少外嫁,外嫁后一般都會把另一半帶回本村生活。這也給外界留下了“排外“的印象。
“以前華西村太窮,外來的姑娘不愿意嫁。后來條件好了,又不愿意外嫁。大家都在村里,婚姻大多數通過介紹,一來二去,就導致大家都成了親戚了”。
梅振華稱,除了被認為排外,許多人還認為華西村是家族統(tǒng)治。“實際上,多年通婚后,大家多多少少都帶了點親戚關系,如果意義上講,也算是一個家族的。”梅振華表示。
開著豪車去上班
“富三代”甘拿5000塊工資
“早些年,我們統(tǒng)一購買,給村里購買了捷達轎車,但后來條件好,許多人追求個性化了,我們也就不統(tǒng)一購買了。”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xié)恩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表示,在華西村,豪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
新京報記者在華西村探訪發(fā)現(xiàn),華西村的“富三代”們大多擁有豪車。
每天清晨7:30,就有7位華西村年輕人開著凱迪拉克、寶馬、奧迪到華西都市農業(yè)高品質稻米生產基地上班,換上工作服,穿上膠鞋,走進農田,培土、育苗、……
一年前,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xié)恩想讓華西也種出安全香醇的大米,在日本考察了十幾個農場,最終決定在全村選派7名35歲以下的年輕人去日本學習水稻種植,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報名的有100多人,經過層層篩選和日本老師面選,最終確定了7人,全部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均無務農經歷。
在日本,7人學會了育苗、插秧、施肥、加工、操作農業(yè)器械甚至拆卸農機。
新京報記者在基地探訪時,發(fā)現(xiàn)7人正在做飯,而在此前,這些人從未進過廚房。由于農場比較由于長時間勞作,7人被曬得黝黑。
“除了除草會聘請阿姨,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搞定的。”據史宇杰介紹,回國后,7人投身農業(yè),負責了千畝農田。從農資采購、物聯(lián)網操控灌溉,研發(fā)平田設備和播種自動上土裝置,設計包裝電商推廣……“華西牌”大米評上了“江蘇好大米金獎”。
“目前,這些小伙子每個月工資5000元,未來發(fā)展好了,會給他們加工資。”據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華西大米基地的產值一年大概有400萬元,接下來準備將進行復制。
多位受訪者表示,村里開著豪車去上班的富三代并不少見。
據吳協(xié)恩介紹,華西村初創(chuàng)期,村里生活條件很差,現(xiàn)在最擔心就是年輕人吃不了苦。華西村與貴州穿洞村、西點軍校等合作,培養(yǎng)年輕人的“吃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