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福建日報》推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系列報道的第一篇黨建篇——《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新福建客戶端從中選登8個故事,以饗讀者。
199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在上杭慰問“五老”人員。(資料照片)
1988年6月,一到寧德赴任,習近平就一頭扎進了基層。
第一個月,習近平輕車簡從,只帶著兩三個人下鄉(xiāng)調(diào)研。第二個月,習近平還是調(diào)研,基本是2天一個縣,每個縣的主要鄉(xiāng)鎮(zhèn)、村莊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個月時間,習近平走遍閩東9個縣,后來又跑了絕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
時任寧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回憶說:“只要不開會,一有點時間,習書記就要下鄉(xiāng)去,一年里半年的時間都在下鄉(xiāng)。” 李金煊多次跟隨習近平深入基層調(diào)研。他說,習近平心里總是記掛著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每到一村都要走村入戶到老百姓家里實地察看。當時有政研室的同志總結(jié)習近平到閩東后不知道“掀了多少鍋蓋、掀了多少桌蓋、掀了多少鋪蓋”。
習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調(diào)研時,當?shù)乩习傩漳贸霭~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熱乎乎的湯汁,沖進打散的生雞蛋里,再加些白糖攪拌一下,這是當?shù)卣写F客的“最高禮節(jié)”。工作人員擔心習近平喝不慣,連忙阻止。習近平擺擺手說:“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覺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離了。”他二話不說端起碗把艾葉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興,一下子就和他熟絡(luò)了起來。
“為了讓閩東群眾盡快擺脫貧困,習近平同志以低調(diào)親民的身影深入群眾,開展調(diào)研,探索思考,倡導并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和對策。”福建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時任寧德地區(qū)行署專員陳增光說。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頂著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鄉(xiāng)——壽寧縣下黨鄉(xiāng)現(xiàn)場辦公,當時辦公地點在廊橋邊上的土坯房里,午休吃飯就安排在廊橋上。參加調(diào)研的時任壽寧縣委常委、常務(wù)副縣長連德仁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福建日報記者蘭鋒 鄭昭 林蔚 單志強)
(《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黨建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