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告訴你這些,我并不是教你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恰恰相反,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關(guān)系社會中,我們永遠無法逃開內(nèi)心中被他人接受的期待,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別人,至少不能傷害他人,所以,你要學會的是,當你拒絕時,你要有能力告訴對方你自己的真實想法。那,這會 不會和有勇氣拒絕別人相沖突呢?事實上,不會。 因為只有當你能夠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夠不傷害自己的感受時,你才不會感覺被對方入侵、被對方控制,你才不會想逃離對方,這樣你才可能從內(nèi)心里接納對 方,才可能與對方保持比較好的關(guān)系。而當你在無法拒絕中一步步退讓的時候,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憤怒,最終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真的被破壞掉了。
3、 建立清晰的心理邊界,學會尊重他人與自己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里,父母與孩子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結(jié),這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邊界常常是模糊的,所以很多時 候,我們也常常被愛所傷。所謂心理邊界,就是將自己感受為自己,他人感受為他人,并且愿意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也尊重他人與自己不同的能力。你可能會 問,這當然很容易區(qū)分啦,但我想,你所感受到的容易,是物理上的區(qū)分,而痛苦,往往來自心理、情感層面的無法區(qū)分。一個孩子,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個 獨立的人,他將擁有完全獨立的屬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但對于中國的很多父母來講,孩子從一出生就成為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所以父母出于愛心,愿意為 孩子操辦一切,但這往往會剝奪原本應(yīng)該屬于孩子的成長空間。當父母不斷催促孩子看書時,學習就不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為父母學習;當父母為孩子抵擋一切風 雨時,成長就成為了父母的責任,孩子不再愿為自己的長大負責;當因孩子犯錯父母大發(fā)雷霆時,改正錯誤成為了父母的期待,孩子在承擔了內(nèi)疚之后,就不再為改 善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