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走出國門眾所周知,而相伴相生的“姐妹花”旱稻技術也不容小覷。今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遠在數(shù)千公里外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有一批中國派去援助菌草旱稻技術的專家正在忙碌指導當?shù)剡M行旱稻收割。經過近30年的持續(xù)接力,巴新3萬多農戶從旱稻種植中受益。
1995年,巴新的東高地小伙瓦伊來福建農林大學學習菌草技術?;貒?,瓦伊說服當?shù)卣c林占熺教授開展合作。受中國政府的委派,林占熺團隊第一次走出國門,不僅教會東高地人民種了菌草,長出蘑菇,還改變當?shù)?ldquo;種不出稻谷”的歷史。
現(xiàn)任中國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術項目專家組組長林應興,27年前就跟著林占熺來到當?shù)亍?ldquo;巴新東高地的傳統(tǒng)主食一直是地瓜和木薯,營養(yǎng)單一。”當?shù)厝嗣衿惹邢M芊N出稻谷,向不少發(fā)達國家的專家求助,但因缺水、高海拔,屢次試驗均沒有成功。林占熺的到來改變了“米珠薪桂”的現(xiàn)狀。
“東高地沒有灌溉系統(tǒng),難以種水稻,若進行旱稻生產,會怎樣?”今日下午,回憶起旱稻在巴新的試驗,林占熺依然十分激動。“一年生的旱稻,拿到高溫地區(qū)種植,能不能變成多年生,收割多次?”在他的不斷努力下,旱稻終于在東高地結下了沉甸甸的稻穗。
鑒于林占熺團隊的出色表現(xiàn)。2000年5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與東高地省省長拉法拉瑪簽署了兩省結好協(xié)議書以及《福建省援助東高地省發(fā)展菌草、旱稻生產技術項目協(xié)議書》。從此,旱稻與菌草一樣,在巴新東高地得到廣泛推廣。畝產從451公斤不斷往上攀升,最高單季產量達到568公斤,也創(chuàng)造了單種一次連續(xù)收割13次的紀錄。2019年8月,中國啟動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旱稻技術項目,推動菌草和旱稻在巴新全國規(guī)?;?、產業(yè)化發(fā)展,迄今已在當?shù)嘏e辦35期技術培訓班。
這些年,林應興在推廣旱稻種植時,經常講起菲尼圖古村“逆襲成功”的故事。該村原本非常貧困,村內的兩個部落常為搶奪資源紛爭不斷,前后死傷近百人。自從旱稻種植在這里推廣,村民解決了溫飽,有了收益,終于化干戈為玉帛,還立了和平紀念碑。法格瑙菲村、薩維扎村……旱稻種植在巴新村落廣泛鋪開。
去年5月,巴新總理馬拉佩會見林占熺時表示,中方幫助巴新實施菌草旱稻項目取得顯著成績,在巴新農業(yè)和減貧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巴新全國已有3萬多戶農民參與旱稻種植。當?shù)胤N植戶不僅實現(xiàn)了“米飯自由”,也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實現(xiàn)稻米出口。(記者 王祥楠 林先昌 通訊員 林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