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連城縣北團鎮(zhèn)焦坑村,簡陋的教室里傳來瑯瑯讀書聲,教師李安文正在教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拼音,寧靜的小山村頓時顯得生機勃勃。
今年是李安文在農(nóng)村執(zhí)教的第34個年頭。1978年他成為一名民辦教師,兩年后考上師范讀了兩年中專,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北團。從教34年來,全鎮(zhèn)19個建制村有11個留下他從教的足跡。他一直在北團鎮(zhèn)較偏遠的初小、單雙人校教學點任教,最近的離鎮(zhèn)里六七公里,最遠的離鎮(zhèn)里有20多公里。無論條件多苦,他都任勞任怨,以校為家,把全身心的愛給了山里的孩子。
“條件好的地方好老師多,不缺我一個,這里更需要我!”焦坑小學因為撤點并校被荒廢三年,去年決定恢復教學點,他主動要求又回到這個單人校。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9月正常入學,已經(jīng)51歲的他冒著烈日,吃著降壓藥,暑假里有一個多月時間在挨家逐戶登記生源,參與學校整修,添置教學設(shè)備及廚房器具。
“把孩子交給李老師我很放心。”家長李水生說,以前他的孩子在鎮(zhèn)里中心幼兒園讀書,路途遠,加上沿途都是溪流,孩子很不安全,現(xiàn)在就在村里讀書,接送方便多了。“去年,我們教學點才一個年級4個學生,今年有兩個年級20個學生了。”李安文高興地說,“今年還安排一個數(shù)學教師到這里,他教語文。”
一些學生的家離教學點還有一段距離,中午需要寄午在學校,李安文老師還當起“保姆”,幫學生打菜打飯,和學生一起吃飯,帶學生午休,教學生折疊被子、打掃宿舍。有一次,留守學生李梅患了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神情十分痛苦。李安文發(fā)現(xiàn)后,立刻背她找到村醫(yī)治療,后來又送到7公里遠的鎮(zhèn)衛(wèi)生院治療,幫忙墊付藥費,還將李梅安全送回家。為了讓學生吃到新鮮的蔬菜,李安文在校園旁邊的空地利用課余時間,種上四季豆、青菜、蘿卜等,他常常采摘后煮給學生吃。生活中,李安文總是這樣關(guān)愛著每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
“我欠家人的太多了,妻子和孩子特別理解我。想起他們,我的心中充滿了愧疚。”以前交通不便,都是泥濘的山路,靠走路或騎單車,為了安心教書,李安文吃住都在學校。1991年,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時,他在離家10多公里遠的大張村上課,無法通知到他,周末回到家看到平安的妻兒,李安文高興之余,也感到十分愧疚。一直以來妻子帶著孩子,他在山里的學校,周一進去,周末出來,他也曾想過調(diào)到外面的學校,但是一想到如果大家都往外調(diào),山里的孩子們怎么辦,他選擇了堅守。現(xiàn)在他的兩個孩子都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仍然在堅守。
34年來,李安文獲過許許多多的榮譽,多次被評為縣、鄉(xiāng)(鎮(zhèn))優(yōu)秀教師,今年還被推薦為福建省“實事杰出教師”獎人選。面對榮譽,他淡淡地說:“老師這份責任就是要把孩子們教好,只要孩子們喜歡,我愿意在山里待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