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斯塔納6月6日電專訪:中哈首部合拍片《音樂家》將助力兩國關系發(fā)展——訪哈薩克斯坦文化體育部長
新華社記者周良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電影《音樂家》預計今年下半年在兩國同步上映。哈薩克斯坦文化體育部長阿雷斯坦別克·穆哈梅季烏勒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這部以中國已故音樂家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生活經(jīng)歷為主要內(nèi)容的電影將為推動兩國關系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
影片《音樂家》于去年年底完成拍攝,主要講述上世紀40年代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冼星海輾轉來到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阿拉木圖,在極端寒冷和饑餓的情況下得到當?shù)匾魳芳野菘ㄟ_莫夫一家救助并共同創(chuàng)作音樂的真實歷史。
阿雷斯坦別克·穆哈梅季烏勒說,《音樂家》這部影片的公映將把哈中關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他說,影片向人們展示了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與信任可以超越國界,幫助人們渡過難關。影片結尾處特別有一段字幕顯示“獻給哈中友誼”。
阿雷斯坦別克·穆哈梅季烏勒說,冼星海為音樂創(chuàng)作獻出了生命,值得人們敬仰。早在20年前,這位音樂家生活過的阿拉木圖市就為他樹立了紀念碑,冼星海曾居住的房子也被改造成博物館,他的很多作品現(xiàn)在仍在劇院和音樂廳上演。
去年6月,中哈雙方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簽署了《中哈合作拍攝電影協(xié)議》,《音樂家》是該協(xié)議的啟動項目,也是中哈兩國“一帶一路”框架下人文領域合作的重點項目。
阿雷斯坦別克·穆哈梅季烏勒說,哈中雙方共同撰寫了電影劇本并為此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他說,電影所拍攝的場景必須真實反映那個時代。為拍攝這部電影,哈文化體育部每個月和劇組碰頭,討論拍攝的具體細節(jié)。選擇演員和導演對于電影的成功拍攝很重要,哈方提出由中國人擔任總導演,因為只有中國人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冼星海的內(nèi)心世界和那個時代他所經(jīng)歷的磨難。
他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哈中雙方是平等伙伴。盡管拍攝過程很艱難,雙方也曾發(fā)生很多爭執(zhí),但雙方始終互幫互助,通力合作。
阿雷斯坦別克·穆哈梅季烏勒說,電影《音樂家》的精彩之處在于它從另一種視角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他希望兩國民眾看到影片后能感受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之間的兄弟情義,也希望兩國觀眾能從影片中感受那個年代兩國普通民眾之間的友誼。